2018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发表时间:2018-04-26 19:20 信用卡为代表的市场参与主体正通过支付、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为年轻人带来更新鲜好玩的场景消费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场景触发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在消费主力年轻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信用消费市场,从场景获客,并依托场景提高用户体验是新的竞争机遇。 未来信用卡市场发展有三个趋势:实卡虚拟化、支付无卡化以及消费场景化。实卡虚拟化,也就是虚拟信用卡,是通过即时授信和空中发卡来完成整个发卡过程,客户只要带着移动终端,如手机、手环等就能完成支付。目前,广发、中行、建行都已相继推出 虚拟信用卡业务。 一、信用卡业务发展分析 1、我国信用卡未偿余额占GDP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 近十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信用卡未偿余额占GDP的比例也从2008年的0.5%增长到了2017年的6.7%,高于美国1.4个百分点。 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信用卡未偿余额的GDP占比的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2002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了7%和6.9%。目前我国该指标已接近美国历史最高点。 以目前的增速推算,预计2018年我国信用卡未偿余额占GDP比例将达到8.3%,高出美国近3个百分点。 2、我国信用卡未偿余额占GDP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 从各国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中国信用卡未偿余额的GDP占比高于美国,同时也明显高于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我国居民对信用卡的使用以及透支程度明显高于美英日等消费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 从信用卡未偿余额的绝对值来看,中国目前的规模为5.6万亿,与美国较为接近,远高于英国和日本。 二、消费信贷市场分析 1、我国消费信贷水平快速攀升,但仍有上升空间 ![]() 说明:2017年中国数据如加上电商、P2P、消费分期平台及其它各类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贷款,占比将达到15.2%。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2007年我国消费贷款余额占当年GDP的2.1%,到2017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11.6%,如果计算上电商、P2P、消费分期平台等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这一比例将达到15.2%。 与美国相比,消费信贷水平仍有上升的空间,美国消费信贷余额的GDP占比接近20%,并且常年维持在这一水平。 预计未来2-3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占GDP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接近20%。 2、我国消费信贷水平快速攀升,但仍有上升空间 ![]() 日本消费信贷余额占GDP的比例在1991年达到最高点17.3%,随后伴随着常年的经济衰退开始下降。 对比了美国和日本的历史数据,在不经历明显的经济下行情况下,预计未来2-3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占GDP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但上限预计不会超过20% 三、信用卡业务在消费信贷市场的地位 1、中国信用卡在消费贷款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3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 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以主要依赖于信用卡贷款,这导致信用卡未偿余额在消费信贷余额中的比例在近5年保持在60%左右,远高于美国。 美国由于非循环信贷市场较为发达,因此信用卡贷款余额仅占到消费信贷余额的不足30%。 伴随着我国消费信贷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对信用卡消费贷款的使用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3年信用卡未偿余额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但随后增速将逐渐与GDP增速趋同。 2、中国信用卡在消费贷款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3年信用卡业务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 对比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数据发现,信用卡未偿余额占消费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在30%上下,居民大部分消费贷款需求均从信用卡以外的贷款途径得到满足。 由于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尚不完善,信用卡成为最主要的消费贷款途径,居民在大额单项开支时会首选信用卡进行支付,如医疗、教育、旅游、家装、大额家庭采购等。这类贷款形成的未偿余额可能占到我国信用卡整体未偿余额的五成左右。 短期来看,未来3年左右,信用卡仍将承担主要的消费信贷媒介,但长期来看,信用卡的这一职能可能将逐渐降低,回归日常小额循环消费贷款的本质。 3、信用卡循环信贷仍有上升空间,预计2-3年达到饱和 ![]() 说明:1.信用卡循环贷款指日常循环小额消费,排除了购车、家装、旅游、教育、医疗、其它家庭大额采购等大笔大额消费贷款;2.对信用卡应偿余额超过消费贷款余额30%的数据,调整为消费贷款余额的30%。 参考国外信用卡余额占消费贷款余额的比例数据(30%),对信用卡应偿余额进行调整后,我国信用卡未偿余额占GDP比重为3.5%,与美国仍存在一定距离。 以目前的增长速度推算,预计到2019年,我国信用卡未偿余额占GDP比重达到5.6%,超过美国;2020年达到7.4%,超过美国的历史最高水平。 四、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集中化 1、信用卡业务的过度集中导致了风险的集中,违约风险将不断加大 ![]() 数据来源: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 说明:按家庭净资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1~10”为家庭净资产最高的10%的家庭,依次类推。 信用卡作为主要消费贷款途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风险的集中; 信用卡作为无抵押的循环信用,更适合小额循环贷款,在单项大额消费信贷方面的审核方面存在制度缺失; 从现实数据来看,净资产最少的10%的家庭拥有将近40%的信用卡债务,构成了严重的违约风险,当他们进行教育、医疗等大额信用卡消费时,银行很难及时监管,导致风险进一步加剧。 2、未来3年,信用卡坏账率将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在40%-80% ![]() 说明:保守预测按照坏账率为1.4%,激进预测按照坏账率3%(2018到2020年分别为1.8%、2.4%、3%);坏账的定义为逾期半年的未偿欠款。 2017年,我国信用卡坏账率为1.3%,低于美国2个百分点;逾期半年未偿余额约663亿。 从近十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中美的违约率都出现在2009-2010前后,美国最高达到了8%,中国则达到了3.1%。 按照目前信用卡未偿余额的增长速度,以坏账率为1.4%进行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信用卡坏账将达到181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40%。 参考美国和我国历史数据,如再2020年前后信用卡业务违约风险增加,违约率达到30%的水平,则预计2020年坏账将达到3881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0%。 3、3%的坏账率将使信用卡业务的利润消耗殆尽 ![]() 说明:信用卡收入/未偿余额为2016年数据,整体营业利润率为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整体营业数据,而非信用卡业务数据。 信用卡未偿余额创造了9%的业务收入;银行整体营业利润率为42%。 预测银行的信用卡利润/未偿余额为3.8% 如果银行的坏账率达到3%以上,将使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消耗殆尽,部分经营不善的银行还会面临亏损的风险 当坏账增快速增长时,银行必然加大力度降低坏账损失;短期内包括深度催收在内的催收业务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4、短期内包括深度催收在内的催收业务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 五、核心结论 1.我国信用卡未偿余额的GDP占比已接近发达国家上限 2.我国居民消费信贷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3.由于消费信贷体系不健全,信用卡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消费信贷工具,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风险。 短期来看,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作为主要的消费信贷工具,仍将有3年左右的高速发展期,之后增速会逐渐回落到与GDP增速相当的水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单项大额消费将成为信用卡业务的重点,为银行带来大量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入; 信用卡的业务风险将因为过于集中而加剧。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健全,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单项大额消费贷款将从信用卡业务中剥离出来,在对应的消费场景中完成对居民的贷款服务; 信用卡将回归小额循环消费贷款业务,同时风险得到分散。
文章分类:
卡热门信息
|